找到相关内容172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本来无一物”与“时时勤拂拭

    神秀大师把贪嗔痴“三毒”视为无明之心的种种烦恼邪恶的根本。把依于眼耳鼻舌身意“六根”而生起的“识”称之为“贪著万境”能成恶业,损真如体的“”,认为一切众生由此“三毒”,净“六根”,以除一切诸苦,...

    义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549634.html
  • 佛陀于「占察经」中对末法的预言

    一念无明而被幻障覆盖罢了,不是佛、菩萨不愿救此末劫,只因众生自成障隔,用自己所造的幻业将自己包了起来,所以看不见清净的自性,而累劫被自己的恶业和牵着鼻子走,如果您能一念觉醒,则灿烂圆满的佛光将于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5350975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㈡

    的这门来,燕顺也离了家中可也耳根清净。”(禹振声)  【贼戏弥陀】“”比喻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种尘境,“”以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“六根”为媒介扰乱人心,使人失去智慧、定力 等“善法”。正如《涅槃经》卷二三所说:“六大贼者,即外尘。菩萨摩诃萨观此尘如六大。何以故?能一切诸善法故。”众生常在“无明”(愚痴)黑暗中,故得以乘黑暗而掠众生性中的善法。弥陀,即西方极乐世界教主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751785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㈦

     本为禅语,见《五灯会元·梁山缘观禅师》:“问:家贼难防时如何?师曰:识得不为冤。”按佛教以色、声、香等“尘”为“外”,以眼、耳、鼻等“六根”为“内”。家贼即指内而言,谓六根的贪欲。如《杂阿含经》卷四三谓:“内有,随逐伺汝,得便当杀,汝当防护……内贼者,譬爱欲。”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,追逐声色等尘染,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,故称“家贼难防”。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。如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951790.html
  • 浅议九华山地藏信仰

    ,足用、赎命三义。谓此菩萨具有法身、般若、解脱之三德秘藏。众生虽同具而鲜发现,不得受用,如宝藏之隐伏,此伏藏也。此之秘藏,具足无边功德,应用无穷,如宝藏之足用,此足用义也。众生性具无价宝珠,为烦恼...版《九华山志》《释名》篇载:"地藏者,有二义,一以喻德,二以显行。一所谓喻德者,地如大地,有住持、生长、负荷三义,因此菩萨于久远劫来,分形说法,教化道众生,令众生得所依止,此住持义也。所化众生,除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5058617.html
  • 佛学杂记二章

    ,不著一切法;遍一切处,不著一切处,常净自性,使门走出,于尘中不离不染,来去自由,即是般若三昧。”禅门中有这么一段公案,且借用来明此至理。长庆大安禅师一日造访百丈禅师,礼而问曰:“学人欲求...他们自己的证悟,而是让重重的尘污垢给覆盖住了,使他们见不到自己那个本来清净的佛性。一切众生要成佛,就必须用自己的修持实践去涤除尘垢染,从而寻悟到那个被迷失了的本心自性,这就是佛教在深的哲理思辩层次里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664659.html
  • 自性与空灵

    一切处,下著一切处,常净自性,使门走出,于尘中不离下染,来去自由,即是般若三昧。”禅门中有这么一段公案,姑借用来明此至理。  长庆大安禅师一日造访百丈禅师,礼而问日:“学人欲求识佛,何者即是...证悟,而是让重重的尘污浊给覆盖住了,使他们见不到自己那本来清净的佛性。一切众生要能成佛,就必须用自己的修持实践去涤除尘垢染,从而寻悟到那个被迷失了的本心自性,这就是佛教在深的哲理思辩层次里的自悟自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1065038.html
  • 佛教成语汇编(三)

    问:家贼难防时如何?师曰:识得不为冤。”按佛教以色、声、香等“尘”为“外”,以眼、耳、鼻等“六根”为“内”。家贼即指内而言,谓六根的贪欲。如《杂阿含经》卷四三谓:“内有,随逐伺汝,得...勤修佛法,即毫不懈怠地修善止恶,利益众生。菩萨“度”大行中,有“精进”一事,至为重要。如《维摩诘经?佛国品》谓:“精进是菩萨净土。”隋?江总《摄山栖霞寺碑》亦谓:“和精进,十会允谐。”又《成唯识论》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065495.html
  • 论《心经》与西游故事

    》上的话:  老师父,你忘了「无眼耳鼻舌身意」。我等出家之人,  眼不视色,耳不听声,鼻不嗅香,舌不尝味,身不知寒  暑,意不不存妄想--如此谓之袪褪。你如今为求  经,念念在意;怕妖魔,不肯舍身;要斋吃,动舌;喜  香甜,触鼻;闻声音,惊耳;(者+见)事物,凝眸;  招来这纷纷,怎生得西天见佛?(第四十三回)  第三次是师徒来到隐雾山前时,唐僧见山势崔巍,不免  心中惊惶、神思不宁;悟空...

    张静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370846.html
  • 忙里偷闲

    乐声……等等,皆由“迷妄意识”起作用。   我们常看到笑咪咪的大肚弥勒佛,在他身上有六个嬉戏的顽童,它是代表“六根”的作用,也可唤有“”,见色起迷,闻声贪恋……。佛家说“杀贼”,就是破除烦恼之意。...在鹰峰住下,安安静静地渡过晚年。   色不迷人   常言道:“色不迷人人自迷!”说这话很容易,要能够做到这一点,却非寻常之辈。没有相当的“定力”,能有几人“不自迷”呢?   佛家说“六根”、“...

    秦孟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080965.html